MENU CLOSE
繁體中文
首頁 茶歷史百科 茶文化—淺談中國飲茶史
31
2017
Dec

茶文化—淺談中國飲茶史

創辦人劉漢介先生曾說:「拿河流來比喻,每一個朝代的喝茶方式都是一種支流,最後匯集成一條長流,比亞馬遜河還大的河流。那些支流不僅止於過去式,其實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們,並且皆有跡可循,我們喝的每口茶,是歷史也是現在。」

沒有文化,茶只是一片葉子

沒有文化,茶只是一片葉子

 

撰文 / 人力資源部 林佩琪專員

發表 / 2017年12月《春水人》第9刊

 

經由以下精選的中國飲茶史,帶領大家在歷史的長流中航行,一起去看看中國人在每個時代中如何使用茶,享受喝茶的樂趣。

 


西元前6-7千萬年

首先,追溯至6-7千萬年前,按植物分類學的研究,茶樹大約於此時出現,地點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一帶。


西元前5000

接著在五千年前稍作停留,據說人類在這個時候開始使用茶。

雖然此時連甲骨文也尚未出現,不過還是經由代代相傳的故事中聽說了神農嚐百草,不小心中毒,吃了茶葉解毒的傳說。

西元前547-490年 (春秋戰國)

來到孔子廣傳儒學的時期,好長一段時間茶葉都被作為藥用,後來也逐漸拿來敬天地、拜祖先;除了這些,人們也吃茶葉煮成的雜菜粥。

至於雜菜粥好不好吃呢大家不妨動手做來嚐嚐,說不定你會愛上這道特色餐點!

做法:

1. 用薑熬粥底。

2. 將曬乾的橘子皮切絲,和茶葉一起放入粥內熬煮。

3. 香菜、蔥提香。

4. 盛盤上桌,開動。

西元前206年 (西漢)

西漢有位王褒先生,寫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勞動契約,其中註明家僕的工作必需包含“烹荼盡具”及“武陽買茶”,聰明的你發現重點了嗎?

重點1. 喝茶已經有專用茶具。

重點2. 在武陽有茶葉市場,表示茶葉已經是一種被刻意栽種的經濟作物。

 

西元220-589年 (魏晉南北朝)

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長達四百年的混亂時期,政局動盪、民心不安、佛教信仰深植人心。在《洛陽伽藍記》一書中有許多關於寺院飲茶的記事。此外,傳說「擂茶」(註一)也是在此時發明並流傳。

傳說三國時代,張飛攻打武陵時,將士得到瘟疫無力前行,村中老人有感於蜀軍紀律嚴明,於是獻上祖傳秘方,以生茶、生薑、生米磨成糊狀給士兵飲用,將士們的病竟全都治好了!擂茶由此開始流傳。

註一:【擂茶的起源】

 

西元581-618年 (隋朝)

開鑿運河,此後貿易興盛,南貨北流,飲茶習慣逐漸北移。

西元618-907年 (唐朝)

世界強國之首,不論是科技、文化,還是政經外交方面,在各國皆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吸引許多外國人來華貿易,以及留學生遠涉重洋來中國求學。日本的留學僧即在此時學習之後,將茶籽和茶道帶回日本,從此之後日本開始有了喝茶的習慣。

 

陸羽先生也在這個包容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提倡茶應該享受「清飲」的真味,除了鹽以外,不再添加其它的調味料,並寫出人類史上第一部茶專業書籍《茶經》,仔細論述茶葉的製法、喝法,對飲茶該有的環境也探討許多,讓我們在一千多年後,仍能看到古人喝茶的樣貌。

 

西元960-1279年 (宋朝)

當時世界第一的科技強國,不但發明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工藝也很精湛,絲綢、冶金、陶瓷、航海技術皆領先世界,同樣也吸引許多留學生及外國商人前來,繁榮的商貿活動更是讓宋朝榮登中國最有錢的朝代第一名。

 

除了科技和工藝,宋朝的文化水平也非常高,詩、詞、書法、字、畫等文化藝術發展鼎盛,人民的生活多元雅趣,夜市、小吃店、茶館在城市中處處可見。

 

吳自牧先生的《夢粱錄》一書中,曾經提到當時茶館的經營模式:「杭城茶肆插四時花,掛名人畫,又列花架,安頓奇杉異檜等物,點妝門面,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或賣鹽豉湯,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身為春水堂的員工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經營風格及建築裝置藝術就是源此而來。

 

宋朝飲茶也越來越精細有趣,春天時的建安(位於現今福建地區)北苑貢茶區,茶工們要早早起床,在太陽還沒升起之前採摘完茶芽,接著使用繁複的工序製成小茶餅存放。這種印著龍鳳圖案的小茶餅品質很好,產量卻非常少,除非皇帝賞賜,不然一般人很難喝得到。歐陽修曾經在《歸田錄》中說:「小龍團茶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二十個餅才有一斤重,每一個餅要黃金二兩才買得到,換算成現在的金價,每一斤茶大概價值七十六萬元,可見當時的茶有多麼貴重。

 

那麼,非常有錢又很愛熱鬧的宋朝民眾會怎麼喝茶呢

 

喝茶前要先把茶餅慢火烤香,冷卻後敲碎,磨成細細茶粉過篩後,再把茶粉放到黑陶碗裡,加點水攪勻,用特製的竹刷(茶筅)把茶粉均勻攪打,如果能打出一層綿密泡泡的話就算是入門了。不過術業有專攻,想被稱做高手的話還必須勤加練習,直到「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才行,這種在茶湯泡泡上畫畫的技巧叫做「茶百戲」。

 

這種在碗裡沖茶的有趣方式也被日本留學僧帶回了日本,後來發展出了日本文化精神的象徵-「抹茶道」。

 

西元1271-1368年 (元朝)

兵荒馬亂的一個年代,雖然元朝國祚很短,對於中國的飲茶文化來不及影響什麼,不過成吉思汗(名鐵木真)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把茶帶到了遠方,據說俄國、波斯及地中海地區的飲茶習慣都是由此而來。

 

西元1368-1644年 (明朝)

元朝政變頻繁,民族矛盾日益加劇,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朱元璋取得政權後,面對民不聊生的情況制定許多恢復國力的政策,其中一項改變了中國一直以來喝茶的樣貌「廢團茶、興葉茶」,從此以後製茶工藝和飲茶方式產生重大變革。

 

明代前,只有蒸青綠茶,唐宋時都是做成團茶,明朝因為皇命改制葉茶,開始出現「炒青」製法,在現今的茶葉六大茶類中稱之為「青茶類」。

茶葉的外形也從唐宋的團茶改變成明朝的原葉茶,不需再磨成茶粉,連帶的也讓茶具的形態改變,我們現在喝茶時最熟悉的沖茶器-「茶壺」就是在這個時候登場的。

 

明朝的文風鼎盛,眾多文人們在喝茶的時候肯定不只是抓一把茶葉放茶壺裡沖水那麼簡單,那他們會講究什麼呢

 

首先要營造意境,在絶妙的氛圍下喝茶,文人們才能心有所感、文思泉湧,最好能在名泉怪石旁邊蓋個茶寮,如果能夠焚香,一邊鼓琴賞畫一邊品茶,那麼人生就太美好了!也因此激盪出歷代最多的茶學專著,對茶品、賞壺、用水、泡茶的方法做了更深入的探究。

 

張源的《茶錄》“湯辨”篇分享到水沸騰的樣子是從蝦眼、蟹眼、魚眼再到騰波鼓浪的,由此得知泡茶的時候要特別使用視覺來留意水的溫度;“投茶”篇則提到「投茶有序,毋失其宜」要視季節及氣溫來決定投茶的方式,分為下投法(先放茶葉再沖水)、中投法及上投法三種;「投茶多寡宜酌」茶量太多則味苦香沉,茶量太少則色清氣寡。此時的泡法技巧至今對我們來說仍然非常實用。

 

西元1644-1912年 (清朝)

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治國,中國國力再次發展到鼎盛。茶葉製作技術更日趨成熟,六大茶類(綠、黃、白、青、紅、黑茶)漸漸發展完備。

這個時期產茶的地區已經很多,民間飲茶習慣普及,且各具地方特色。旗人貴族愛喝香片、杭州愛喝龍井、新疆蒙古喝奶茶、沿海地區則偏好小壺濃香的工夫茶。

 

清朝是茶館最興盛的時代,也是市民們主要且重要的活動場合,喝茶的階級意識逐漸消失,官家富二代可以和販夫走卒在茶館裡聊上幾句,富翁也可以因為一把好茶壺和乞丐交上朋友。因為這種對茶的愛好和對精緻茶器的鑑賞,紫砂的製壺工藝在此時發展到最高峰。

 

然而,茶香卻出乎意料的引來外患,英國為了買中國的好茶花費鉅款,又因為這種嚴重的貿易逆差引發中英間的「鴉片戰爭」,甚至衍生出史上最大的商業間諜盜密事件。敗戰之後,中國茶業霸主的地位一去不復返。

 


 

經由探索中國歷代的飲茶史,了解茶葉如何被發現、被使用,儘管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生活條件和獨特的文化背景,但共通點都是出於對茶的喜愛。

有人喝茶為了解渴、有人善用茶性調理身體、有人用茶來修養心性、有人以茶交友,更有人用茶來抒發情懷。茶雖然只是一種植物,但歷經幾千年卻從來沒有在「人類最愛飲料排行榜」中消失,這真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

 

認識了歷代飲茶史是否引起你更多的好奇心了呢?敬請期待,並且持續鎖定《春水人》《茗間流傳》

洽詢車

你的洽詢車總計 0 件作品

洽詢表單

依據中華民國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管理Cookies

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

依據中華民國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查看隱私權政策

管理同意設定

必要的Cookie

一律啟用

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即服務請求)來設置這些 Cookie,如設置隱私偏好、登錄或填充表格。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